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“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”,中国军视网特开设【英雄志 民族魂】专栏,挖掘整理抗战时期英烈的感人事迹,展现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、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,激励后人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,赓续红色血脉。本期推出《【英雄志 民族魂】黄骅:赤子丹心照山河》。
河北省黄骅市,一座以烈士英名命名的城市。1943年米涂配资,冀鲁边区司令员、革命烈士黄骅在此壮烈牺牲。他的名字,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,更是一座巍然矗立的精神丰碑。他的事迹与精神,在这片以他命名的热土上,代代传颂,生生不息。
黄骅,原名黄金山,学名黄为有,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。幼年痛失双亲,家境贫寒,与嫂子相依为命。15岁目睹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,毅然投身洪流,组织儿童团,加入赤卫队。1929年,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0年参加红军,历经司号员至团长等职,在中央苏区反“围剿”的烽火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中,他不畏牺牲,骁勇善战,屡建战功,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指挥员。1936年长征抵陕后,入红军大学学习并留校任干部二团政委。
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他投身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,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。后又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工作,任军事部长兼115师晋西独立支队(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)副支队长。期间米涂配资,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,做出重要贡献。1940年4月,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。在他的领导下,鲁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,热火朝天。
1941年4月,黄骅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,1943年升任司令员。苦难童年铸就了他质朴坚韧的品格。上任后,他狠抓部队整顿与纪律教育,严于律己,从不搞特殊化,即使生病也与战士同甘共苦,衣着朴素。他常教导干部战士:“勿忘过往,心系百姓,时刻关切群众疾苦。”其高尚品格与卓越领导,在部队和群众中赢得了崇高威望。
1943年6月30日,黄骅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时,受叛徒邢仁甫指使的一伙人冲入会场,向与会人员开枪,军区司令员黄骅不幸当场牺牲,年仅32岁。
1945年,为了表彰他的不朽功勋米涂配资,新海县改为黄骅县(今黄骅市)。1953年3月,黄骅烈士遗骸迁葬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。2014年,荣列民政部“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”名录。
东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