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我们来回顾一下原版的三英战吕布的精彩场面。在张飞出场之前,吕布的表现已经让人惊叹不已。在不到五个回合的时间里,吕布凭借一戟刺落了河内名将方悦,使得方悦倒地不起。紧接着,穆顺出战,但不到一回合,便成了吕布戟下的亡魂。武安国尽管手持五十斤重的大锤,也未能抵挡吕布的猛攻宝聚荣配资,经过十多回合后,被斩断了手腕,败走而去。即便是自命不凡的公孙瓒亲自上阵,也不过战了两个回合便仓皇逃走。
这时,如果不是张飞挺身而出,手持长矛与吕布对峙,公孙瓒恐怕难逃一死。张飞迎战吕布,根据《毛本》中记载,张飞与吕布的战斗持续了五十多回合,始终未分胜负。而在《罗本》中,则没有明确记录具体回合数,只提到张飞渐渐力不从心,枪法变得散乱,最终关羽则舞刀前来,两人联手对战吕布。
《罗本》中的描述显示宝聚荣配资,尽管张飞异常勇猛,但在与吕布的单挑中,他并没有持续战斗超过五十回合。张飞虽气势如雷、威猛无比,但他的战斗似乎更多的是凭借气力和冲动,而非持续的精确技艺。这也解释了为何关羽最终会前来支援,因为若张飞确实能凭一己之力击败吕布,关羽就没有必要出手相助了。
展开剩余71%接下来的问题是,如果在三英战吕布的关键时刻,张飞并不是第一个冲上去,而是关羽舞刀上阵,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呢?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仅凭空分析,而是要通过比较每个人的武力特点来进行推测。
关羽持有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,这把刀不仅沉重,而且充满了压迫感。尽管此时赤兔马依然是吕布的坐骑,但马匹的优势并不应纳入关羽武力的评价中。关羽的刀法无疑是他战斗中的一大特色,其沉重而迅猛的刀锋,注定能够给对手带来极大的压力。关羽的作战风格更注重智慧和战术运用。每当面对强敌,他会首先判断是否能够硬拼宝聚荣配资,如果不能,他便会通过计谋来取胜。就像他斩颜良、斗黄忠时,战术的巧妙往往弥补了力量的不足。
关羽的刀法在三国时期可谓一绝,他与程咬金的三招大斧相比,虽然招数更多,但每一招都带着如山压顶般的威势。在与关羽交过手的将领中,有一个普遍的结论:与关羽交锋,要么是在数十回合内败北,要么就是死于刀下。若能成功扛过关羽前几十招,能够反败为胜的几率非常低。
了解了关羽的技战术特点后,我们可以合理推测,如果在三英战吕布时,张飞并非第一个冲上去而是关羽,局面必定会有所不同。首先可以确定,关羽绝对能扛住毛本中所描述的张飞五十余回合的对抗,吕布在五十回合内不可能轻易击败关羽。即使最终的战斗进入持久战,关羽虽然无法完全击败吕布,但他至少不会处于下风,甚至可能在某些回合中占据上风。
然而,五十回合之后,吕布的优势会逐渐显现,此时关羽可能会陷入被动防守的局面,难以逆转局势。如果关羽此时还未等到张飞的支援,他或许会用诈败拖刀背砍这一招。虽然这招威力巨大,但对吕布这样的强者来说,成功的几率并不高。换成其他敌人,诈败可能会成功,但面对吕布,这一招成功的机会也许只有三成。
如果诈败未能奏效,关羽的败局就变得不可避免,最终张飞必定会纵马上前协助作战。关羽随即调整战术,与张飞共同迎战吕布。最终,三英联手的局面会恢复,吕布再次面临三英合力的压力,最终败下阵来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东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