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个国庆,再不到上海看展,就来不及了!”国庆长假期间,上海多个大展进入倒计时。“万象本色——‘中国白・德化瓷’上海艺术大展”将于10月8日闭幕,假日期间是近距离感受白瓷美学,一睹《神话》《极彩·如愿佛》等“顶流”展品的最后机会。10月12日,奥赛展《钢琴前的女孩》等7件展品将离开浦东美术馆。
“冲刺”阶段叠加长假效应,如何提升市民游客参观体验?各大展馆纷纷出妙招。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PSA)颇具巧思的“月来月美”中秋非遗主题活动,到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包罗万象的“双节艺术美育周”,“展览+”逐渐成为新潮流,沉浸式剧游、非遗手作、城市漫步等丰富多元的活动与展览结合,让艺术与历史以更亲切的姿态,为假期文旅流量注入生机。
PSA“月来月美”。
感受博物馆不一样的活力
“今年上历博国庆期间的活动内容,核心是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的主题,面对全年龄段观众推出的同时元富证券,专门设立一部分聚焦青少年群体的活动。”上海市历史博物馆(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)教育组负责人李娜介绍。
这次长假期间,上历博特别推出“冲破黎明的钟声”沉浸式剧游。活动将博物馆展厅变为真实剧本场景,观众化身1945年的复旦学生,通过破解与文物相关的谜题来传递情报。“剧游主要以历博展厅里的红色文物为线索,观众通过和10个NPC交互,获取相关道具解密。”李娜解释,“这是个互动性和沉浸感比较强的项目,有点‘烧脑’。”李娜告诉记者,9月3日,上历博推出“冲破黎明的钟声”沉浸式剧游的特别场,大受欢迎,“观众反馈说很好玩,希望我们多开几场。”这次长假期间的两场剧游活动,一发布便有许多观众报名,目前名额已经报满。
“冲破黎明的钟声”沉浸式剧游。
除了新颖的剧游形式,传统艺术也焕发出新生机。假日期间,馆藏重器“物华号百子大礼轿”化身为可以带回家的精美拼装模型,让参与者在动手拼插中,感受传统婚俗的吉祥寓意与榫卯工艺的结构奥秘。此外,延续六年的“致未来的我们”时间胶囊活动中,观众亲手写下的祝福与期许将被博物馆永久珍藏。
“物华号百子大礼轿”,国庆期间可以拼装礼轿模型
“致未来的我们”时间胶囊。
展厅之外,上海这座城市,本身就是一座更大的博物馆。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,上历博广受欢迎的“City Walk”城市漫游活动今秋回归。两条经典路线各具特色:“南京路”线路聚焦“中华第一商业街”的红色历史,从永安公司走到先施钟楼,实地感知这些老建筑背后的革命往事和商业传奇;“人民广场”线路则围绕这里从旧时跑马厅到现代城市客厅的转变,通过观察市政大厦、音乐喷泉等标志性景观,解读上海平衡历史建筑保护与民生需求背后的城市更新智慧。两条线路都以真实的建筑为线索,串联起上海百年变迁的生动历史。
城市漫游两条线路。
“实证上海”城市探索项目聚焦青少年群体,将孩子们带出馆外,走访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、朱家角等地,梳理上海的历史文脉。“10月2日那一天,已经报了200多个人”,李娜透露,“国庆期间共有三场,整体的数量预估可能要突破500人。”谈及活动的火爆,李娜表示并不意外,“我们好多活动报名基本上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爆满。”这背后,是市民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热切需求。
实证上海青少年探索项目。
艺术、美育与科技的超级融合
如果说历史博物馆主打的是深度互动,那么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在这个假期则展现了一种“超级融合”的姿态,以“3大爆款美展+1场MR沉浸式首秀体验+4大板块活动”的组合拳,为市民游客带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景线。
“万象本色——‘中国白・德化瓷’上海艺术大展”两个月吸引逾60万人次参观,火爆人气直接带动世博地区周边商场的客流。为回应公众热情,展览延期至10月8日。与此同时,年度大展“上海现代”为观众呈现城市变迁中的艺术诗篇,引领观众阅读独属上海的摩登记忆,是长假期间的又一“宝藏展览”。新展“巍巍者华——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”则完整呈现中国油画三十载探索历程,靳尚谊、全山石、罗中立等名家经典集中亮相,诠释“油画中国化”的艺术之路。
科技力量的注入为艺术体验打开“新世界”。假日期间,MR沉浸式艺术体验项目“达芬奇・时空之轮”将在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亮相。观众可在达芬奇“数字生命体”的引导下,隔空操作机械狮子、维特鲁威人密码锁、投石机等发明,体验艺术和科技融合的魅力。融合中秋节日文化的“双节艺术美育周”,则如同一个美育大课堂,推出涵盖学术讲座、艺术导赏、非遗体验、亲子共创四大板块的20场活动。从“油画Lab”的亲手创作,到Artwalk城市艺术漫步,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这里找到“全时段、全场景”的艺术滋养。
“达芬奇・时空之轮”
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党委书记、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,“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推出的假日美育活动是文博美术场馆与市民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‘双向奔赴’。中华艺术宫(上海美术馆)始终把服务人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,让艺术不止于展品,更成为滋养心灵、联结情感的载体。”
此外,10月1日,龙美术馆(西岸馆)将联合南洋中学、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表演师范专业围绕展览“革命的时代”,在展厅内举办话剧及朗诵公益演出;同天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PSA)将带来电场12小时特别活动;假日期间,宝龙美术馆特别推出“行经千折看麦积”半日营、“楚风吹过麦积山”半日营,以及上博东馆深度导览一日营。
这个长假,上海的文博美术场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殿堂,而是变成可触摸、可感知、能参与、能共创的“城市文化客厅”。正如李娜所期望的,通过这些互动性强、设计感足的活动,“让观众能感受到现在文博美术场馆不一样的活力。”这股活力元富证券,正推动着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嵌入日常生活缝隙,也吸引更多人走进场馆,与艺术一起“过个节”。
东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